Month: September 2015
超级玛利欧30岁 粉丝扮水电工同欢
陆女偷千万钻石吞下肚 泰警请医师取出
再接再励争独立 苏格兰拟再推动公投
争取脱离英国独立的苏格兰民族党表示,他们计画于明年地方选举前,再推动一波宣传攻势,争取举行决定苏格兰未来命运的公投。
苏格兰民族党将于下个月举行年度大会,党魁兼苏格兰首席部长斯特金(Nicola Sturgeon)今天对媒体表示,下个月公布政党宣言将提及选择合宜的时机,推动第二度的苏格兰公投。
苏格兰曾于去年9月举办公民投票,让选民决定是否从英国独立,当时有55%苏格兰人投下反对票,决定续留联合王国。但如今政治环境发生变化,今年5月英国大选,苏格兰民族党在苏格兰59个选区中,拿下56个席次,独立派大占上风。
斯特金说,苏格兰民众对独立看法如何,可交由日后的选举决定,如选民支持,就推动相关程序,于未来5至10年间举办独立公投。根据当地电视台所做民调显示,如果再举行一次公投,现在约有55%苏格兰民众会支持独立。
证据弄错 美撤销对华裔教授控诉
美国司法部大摆乌龙,先前指控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物理系主任、华裔学者郗小星涉嫌对中国泄密,但经过数个月的调查,结果发现弄错证据,司法部前天宣布撤销控诉。
今年5月,美国控诉郗小星向中国政府等方面泄漏美国开发的技术,当时检察官到郗小星住宅大肆搜索,还在他妻女面前把他铐上手铐带走,检方说,郗把曾经袖珍加热器的电路图外泄给中国政府。
郗小星2002年曾在美国一家民间企业研发超导体技术,曾签下相关保密规定,检方指他违法泄密,但是经过调查,专家却发现,郗小星在电邮中跟中国留学生谈论的电路设计图是另一项的技术,不在保密规定范围内,司法部掌握的「证据」根本错了。有国际知名物理学者为郗小星提出证词,证明他只是单纯学者,司法部11日撤销控诉,但没有发表评论。
《纽约时报》报导称,错误指控已对郗小星造成伤害,外界对他留下「中国间谍」的印象。现年57岁的郗小星是北京大学物理博士,1989年赴美后归化美国籍,先后任教于宾州州立大学与天普大学,当他被捕时,媒体报导指称他最高面临80年徒刑与100万美元罚款。
郗小星在遭控诉后已辞去系主任职务,如今指控遭撤销,郗小星表示,事件影响的不只是他个人,还有他的亲人与还在中国的亲友:「当然这么大一件事儿,一说坐牢就要做80年牢,要罚款多少钱,这当然不是一件小事儿。所以实际上,就像《纽约时报》说的,这么重大的事儿,总是应该把它搞清楚了再来做。」
这不是美国政府对华裔科学家的指控首度出错,华裔水文专家陈霞芬去年自中国探亲返美不久后被捕,遭控窃取政府机密数据等8项罪名。但今年3月开庭前夕,检方突然撤销控诉,也没作解释。
欧洲各国意见两极 反难民势力上街游行
英国、西班牙昨天都有声援难民的示威游行,呼吁政府接纳更多叙利亚难民,但也有国家表达反对意见,东欧的捷克、波兰、斯洛伐克等3国都有大规模街头活动,示威表示不欢迎难民。
欧盟执委会前天制定收容难民配额,拟强制各国遵守,但捷克、匈牙利、波兰与斯洛伐克等国拒绝接受,怕增加财政负担。
波兰首都华沙有好几千人游行,不少人喊著反伊斯兰口号。主办单位宣称活动有近万民众参加,波兰右派政党也在其中,成员宣称:「今天来的是难民,明天就是恐怖份子」。
捷克首都布拉格也有大约800人举著「送他们回去!」「捍卫边界」的标语,表示反对移民,示威民众甚至要求捷克退出欧盟。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提斯拉瓦(Bratislava)也有约1500人示威,布条上写着:「这里不欢迎你们,回去吧」。今年至今,估计已有50万非法移民涌入欧洲。
男友带赛 小威美网爆冷出局
美国网球公开赛女单4强大战,现任球后小威廉丝(S.Williams)爆冷输给排名世界第43的义大利老将文西,让她力拼年度全满贯梦碎。小威过去对文西4战全胜、从没失过一盘,不少球迷为她打抱不平,把矛头指向她男友──加拿大嘻哈歌手德瑞克,说都是他「带赛」,小威才会输掉比赛。推特上甚至出现「德瑞克魔咒」等标签,还有人酸:「只要德瑞克到场加油就一定会输。」
美国《华盛顿邮报》整理他之前的「带赛」纪录,从网球、篮球到美式足球都被他害惨,去年詹姆士(LeBron James)抽筋,今年度西雅图海鹰队频频输球,都被网友嫌说是他害的。不过上一次他为小威加油是2011年的罗杰斯杯,该场小威最终打败中国女将郑洁,拿下胜利。
旧金山反华裔嫌犯出庭 面临仇恨重罪指控
涉嫌喷涂歧视华人涂鸦的嫌犯约翰.斯凯诺内(John Schenone),9月11日下午在旧金山高级法院首次出庭。旧金山地检署长贾斯康(George Gascon)表示斯凯诺内至少面临一项仇恨罪重罪指控。
负责审理该案件的法官Edward Torpoco表示,警方在斯凯诺内家中发现4把枪枝,认为其具有危害公众安全的嫌疑,因此拒绝公辩律师对其进行无保证金保释的请求。
现年62岁的斯凯诺内聆讯时表示自己长期居住在旧金山,目前和两个儿子一起生活。他没有说明喷涂歧视华人涂鸦的动机,但要求进行无罪抗辩。
旧金山地检署长贾斯康表示斯凯诺内至少面临一项仇恨罪重罪指控。
旧金山地检署长贾斯康:〝该嫌犯被控13项罪名,一项重罪指控,6项轻罪指控以及6项仇恨罪指控。我觉得所有人都该反思,当仇恨犯罪出现的时候,无论是针对我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是在针对我们所有人。我们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所有人联合起来,我们需要民众的支持,举报此类犯罪。〞
斯凯诺内目前被收押在旧金山县监狱,要想获得保释需缴纳15.5万美元保释金。该案件下次开庭时间为9月24日。
北加州巴特火灾蔓延100平方英里
截止周六(9月12号)早晨,位于Sacramento东南60英里处的San Andreas县发生丛林大火,已经蔓延了65000英亩,约100平方英里。
这场被称为巴特火灾(Butte Fire)的丛林大火,从周三开始燃烧,经过周四到周五的一个晚上后,火势突然像气球膨胀一样,疯狂的从几百英亩扩散到5万英亩。从周五开始,San Andreas市的所有人员都被命令撤离。这场火灾已经摧毁了6个住家的房屋,威胁着超过6500栋房屋的安全。
PG&E的官员在一份声明中说,周六早晨,大约6400户住家失去了电力,但是一部分住在Pine Grove地区的居民们收到了临时发电机发出的电力。目前,加州消防部门已投入2500多名消防员参与扑灭这场大火,火灾原因还在调查之中。
适度「放空」:什麽事都不做,创造力更丰富
事实上,放慢步调,并且定期地排出「什麽事都不做」(doing nothing)的时段,或许才是我们能够做的最好的事情,藉以引导出有助於激发想像力丶改善心理健康的精神状态。
推开资讯,才有时间做更重要的事
我们的生活已经变得是透过忙碌的程度(busyness)来界定的。环顾你的四周,在车站丶咖啡店丶街道上,人们都黏在他们的手机或平板上。
我最近询问了一个我辅导过的高阶主管(我姑且称呼她为海伦),她一天收到多少e-mail。「500封!不过我一封都没看。如果我看了,我就没办法工作了。」
取得资讯一点都不难,真正的挑战在於「把资讯推开,这样我才不会苦於资讯超载。我需要时间去思考。」
海伦有一个助理,会帮她过滤所有的e-mail,所以海伦每个星期都会花上几个小时,跟助理一起讨论有问题的邮件。「我不是领薪水来做这种工作的。」她解释,「如果我一直都忙着做别人期望我做的事情,我就没有时间留给我应该做的事情了。在网路空间里,你是没办法从事有创造性的工作的。」
海伦说的确实很有道理,我也从经验中发现,很多人如果能够做得少一点,深思多一点,情况都会更好。
只是,人们向来很难真正接受「什麽都不做」这件事。我们会把它跟不负责任丶浪费生命联想在一起。大多数人如果不做点什麽的话,都会产生罪恶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每当我们觉得真的很忙碌的时候,往往会感到亢奋。而分心所引起的行为,像是不断地查看e-mail,会刺激脑部大脑分泌多巴胺(dopamine)到血液里,让我们感到一阵兴奋,导致手边的动作更难停下来了。
这种情形的危险在於,我们可能会失去我们的连结(connections),不只是人际之间,而是我们跟自己的连结。如果我们不给自己一些不受打扰丶可以自由联想的时间,就比较不可能产生个人的成长丶洞见和创造力。
无聊的好处:激发想像力和创造力
「什麽都不做」和「无聊」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如同我在〈什麽都不做和无事可做:空闲时间和无聊的潜藏价值〉(Doing Nothing and Nothing To Do: The Hidden Value of Empty Time and Boredom)这份报告中所说的,尽管我们多半都觉得「无聊」很难忍受,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无聊却可以成为某件事的序曲丶开端。它可以激发我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某种意义上来说,无聊甚至可以被视为一个临界丶初始的空间(liminal space),一项关键的资源,促使我们去寻求不熟悉的事物。
然而,在网路时代,娱乐和让人分心的事物几乎是无穷无尽,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自己处在一个持续忙碌的状态里,而非什麽都不做。而我们在网路空间(一个多工和极度活跃的世界)里的狂热行径,也让我们得以自欺欺人,误以为自己是很有生产力的。
真相是什麽呢?社群媒体其实是非常被动回应的(reactive),并不是非常有原创性的(original)。它不但局限了创造力,而且可能有害心理健康。如果我们不知道如何在行动与反思之间取得平衡,我们可能会面临心理崩溃(psychological burnout)。
高效主管的秘密:从忙碌中抽身,才能思考和行动
不幸的是,在当代组织里,工作成瘾者不但备受鼓励丶支持,甚至还会得到奖励。而且这个疯狂行径的发展愈演愈烈,很难对抗,因为这样的行为对组织是很有用的。
这跟「控制」有关,背後的心态是:「我付给那个人高薪,为什麽他们不在办公桌前工作?」
然而,拚命工作和聪明工作未必有关。事实上,一个工作狂文化很可能会促成严重的个人和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士气低落丶情绪沮丧丶药物或酒精等成瘾物质的滥用丶职场骚扰丶关系破裂丶缺席率高於平均。
成效最高的主管都是可以行动和思考的人,这意味着他们随时都可以从不得不忙碌的状态中抽身。
什麽事都不做:激发无意识思考,孵育创意
什麽都不做或无事可做,都是刺激「无意识的思考过程」的珍贵机会。无意识思考擅长於整合和连结资讯,其运作方式就是在我们广大的知识资料库里,潜意识地执行联想性的搜寻。在这个心灵区域里,我们比较不会受到传统联想的限制,比起我们有意识地专注於解决问题时,更有可能产生新颖的点子。
这些思考过程的结果,可能不会立即进入我们意识层面,为我们所察觉。它们可能需要时间去孵育。在此提供的建议是,什麽事都不做(或是少做点事)不但是增进心理健康的最佳良方,也可能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