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报道称,梅永红辞职后将南赴深圳出任华大基因CEO。该公司号称是全球最大的基因研发机构。梅本人未回应此事。
梅永红的朋友圈转载过一篇文章《永远保持随时可以离开的能力》。文章中提到了公务员的生存状态,大意是公务员抱怨的多,辞职的少,因为在体制内“舒服”了太久,旱涝保收,失去了随时离开的能力,“其实如果你始终保持这种能随时离开,并且离开之后能过得比现在更好的能力,也就给了你一种无欲则刚的底气”。
“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应该是在做事业,是有理想的,能够表现独到的视野,比常人更多一份执着,有着强烈的责任感。”
这是梅永红在济宁任职期间说过的一句话。也许从那时起,他已经为自己埋下离开的伏笔。
读大学时每月24.5元生活费
梅永红在接受南都采访时,曾说自己每天工作都在10个小时以上,早上8点出家门,很少在晚上8点前能进家门。每天工作10个小时是常态,而且几乎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一个月7000元工资,下面县长、县委书记等工资只有3000多,还不如打工挣得多。
梅永红辞职后,这段访谈再次被公开,他被舆论理解为因工资低而离职。
“他不是那样的人。”梅永红大学时同寝的舍友王洋说。
“他对自己生活的要求很低,有时候回华农,都不直接找学校,叫上好朋友随便找个小餐馆吃饭。如果我提前知道,肯定会按规格接待,但他就是不想麻烦学校。”梅永红母校华中农业大学一名干部说。
王洋说,梅永红曾亲口告诉过自己,在济宁的这五年,他从来不允许任何官员到家里拜访,礼品一概不收,这是他给自己定的铁律。
在王洋的印象中,老同学梅永红是他“见过的最不像领导的领导”,从不讲究穿着,“去年国庆节回黄梅老家时,他拎着几个包裹,一个人坐火车到了武汉,秘书和司机都没跟着,到站才给朋友打电话,让朋友把自己送回了家”。
梅永红家中还有老母和弟弟,住在老小区里,梅的弟弟在黄梅打工,弟媳一人在家照顾母亲。梅每次回家总少不了给母亲买补品。
梅永红念书时的拮据至今令王洋印象深刻。1983年9月,梅永红考入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农学专业,每个月24.5元的生活费,家境好的学生还可以从家里得到帮助,但对于梅永红而言,从家里拿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冬天的武汉阴冷潮湿。梅永红是衬衫套着衬衫,套了好几层,他没有毛衣。
梅永红大学期间还担任学校《华农青年》的主编,文笔颇受学生喜欢。
据《齐鲁晚报》报道,熟悉梅永红的人士回忆,梅永红属于学者型官员,讲话时经常脱稿,就某一个领域展开陈述,技术和人才是他经常被提到的两个关键词。
公开资料显示,梅永红主政济宁的5年间,在煤炭产量没有增加、价格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济宁全市经济总量翻了一番,地方政府收入增长一倍多。先进制造业超过煤电产业,占据主导地位;高新技术产业包括工业增速、农业增速超过GDP增速。统计显示,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40多家选择在济宁投资兴业。
对于梅永红而言,这些都已成为过往。
(应受访者要求,丰凯、王洋均为化名) 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