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大家可以運用以下4個方法,在日常生活中鍛鍊批判思考,養成習慣後自然能夠把事情想得更深入、更清楚:
練習1.放棄模糊用詞,講話務求具體明白
面對老闆提問,「A專案進行的如何?」很多人會這麼回答:「啊,好像進展得不錯,我會盡早完成的。」但「不錯」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是毫無障礙的進行,還是遭遇阻礙但成功化解?「盡早」又是何時會完工?
從今天起,不要採取這種步具體的說話方法,而是逼自己有意識的講出明確、清楚的用字,聽別人說話時,也要挑出這些不具體之處,深入追究,鍛鍊自己的思考肌力。
練習2.不要一窩蜂,隨便跟著別人照做
中午吃飯的時候,大家正思考要點什麼菜色,有人說想試試餐廳推薦的套餐,其他人就紛紛附和,這也是思考淺薄的典型。你可能以為不過是吃飯,這麼認真幹嘛?但當養成跟隨習慣後,「你」的意見會逐步消失不見。
即使是小事,也不要輕易跟著大家做,而是想清楚「背後的根據」,給自己一個選擇的理由。
練習3.從新聞標題衍生出「別的事」
「政府要幫男女找對象?討論設立克服少子化危機基金」這是2013年日本的新聞話題,政府試圖提供婚姻資訊、幫助人們找對象,引發各種討論,像是「終於有面對少子化危機的對策」「用納稅人的錢幫民眾找結婚對象也太奇怪」等等。
這時候,先不要落入新聞標題,試著用「So What?(所以怎樣?)Why So?(那是為何?)」思考看看。
其實政府公佈的調查資料有提到,不結婚、不戀愛的年輕人持續增加,可推測失婚率會進一步上升,影響生育率。長期發展下去,對於年金分配、醫療照護等體系和經濟環境都會有大幅影響。因此,國家才不惜編列預算,企圖從提高結婚率下手。像這樣針對新聞來思考,提出其背景、意義,並找到不同於他人的觀點。
練習4.區分事實和意見,不被隨意混淆
「最近傷風感冒好流行,所以有很多人戴口罩預防。」當你聽見這句話,先別急著一起戴上口罩,而該回頭想一下「這是事實嗎?」首先,要有幾個人戴口罩才稱得上多?多是一個主觀性的概念,屬於陳述者的個人意見,不能直接認可和參考。
再來,人們戴口罩真的是為了預防感冒嗎?這可能是陳述者的推測,也屬於個人意見,需要在通過其他方法驗證才可以列為事實。很多時候你以為對方說著事實,但深究內容不過都是他的推論,都需要再三確認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