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讲古:吃食搭配与家乡记忆

台湾出名的四川牛肉面,其实是老兵为了养家活口而想出来的,后来又延伸出图中这种综合了牛肉、牛肚、牛筋的三宝面。

台湾向来以美食自诩,但是从小吃来看,中间的演变有的是让人啼笑皆非、也有让人黯然泪下的故事。

经过唐山过海的移民、日本的统治还有国民政府撤退,台湾的饮食除了有相当不同的多样性之外,也产生了本身的独特性。

最早来到台湾的移民,大概就是来自中国福建泉漳、广东潮汕等华南沿海的居民,使得台湾的早期饮食习惯和这几个地方类似。

例如台湾的本省肉粽是三角形的,长方形的粽子要等到1949年之后,才由随军撤退而来的江浙移民传入台湾。

不同的“ 天菜 ”

日本在甲午战争之后,统治台湾五十年,期间也将日本的庶民食物带进了台湾,但是却出现了一些变化。

最具代表性的大概就是天妇罗,日本的天妇罗通常是切片的蔬菜、海鲜之类的食材裹上含蛋的面浆再油炸而成,在台湾却有台北的甜不辣和基隆甜不辣的衍生版。

两个都是和日本的天妇罗完全不同,但是甜不辣的发音就是来自日本的天妇罗,店家也都号称自己是最老牌、最正宗的。

日本家常食物包着油豆腐皮的稻荷寿司、紫菜寿司捲到了台湾也出现了变化,例如紫菜寿司捲里面加了肉松,但是日本并没有肉松。

在台湾南部时常可以见到台湾肉粽配日本味噌汤,日本朋友看到之后惊讶不已,但是对台湾南部的居民而言这却是个很日常的搭配。

国民政府撤退到台湾,来自四川的凉面,随着老兵一起在台湾安家落户,后来跟着老兵和本省人的通婚,也出现了凉面搭配味噌汤的特殊景象。

这种搭配唐突吗?会有很多人告诉你,我们都是这样吃的呀!在他们的心中这种口味就是最正宗的吃法。

妈妈的味道

许多当年和国民政府到台湾的青年男女,在两岸开放之后终于能够返乡回去一尝曾经朝思暮想的故乡味,但是不知道是自己的口味变了,还是家乡的味道变了,他们失望地回到台湾。

台湾开放陆客观光之后,也有不少陆客慕名而来,但是吃了号称传统口味的中国各地菜肴之后,也是觉得不太对劲。

其中的原因,没有任何学术的研究,只有个人主观的看法,但是当初从中国来到台湾的那些所谓的外省人,为了故乡的味道也是想尽了办法,用手头上有的东西尝试做出小时候妈妈所做出的味道。

湖南的腊肉,本来是用稻壳点火烟熏制作,产米的台湾本来应该不是问题,但是住在城市里,没法取得稻壳,转而用甘蔗皮代替,却也成就了台湾独特风味的湖南腊肉。

因为独特的历史经历,让台湾的吃发展出了独特的样貌,1949年的时候,台湾人极少吃辣,现在的台湾人很多都是无辣不欢。

但是就在外省人刚到台湾的时候,如果能够有一把四川的花椒,就会像保存什么宝物一般的好好收藏,舍不得吃。

同样的故事也曾经发生在离开家乡到台湾的日本人身上,他们到了根本没有日本人几乎餐餐必备的味噌的台湾,当家乡捎来味噌酱的时候,也是仔细小心的保藏。

台湾也和世界其他地方一样,在吃的后面,有着一段鲜有人探讨、研究的故事,但是面对汉堡、炸鸡的挑战,这个故事还会继续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