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坏账银行会否“消化不良”?

中国大型银行的股价正在飙升,但负责清理这些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机构却陷入窘境。
围绕中国银行业的乐观情绪在一定程度上源于中国政府“去杠杆化”造成的国内利率上升。投资者希望利率上升能推动银行净息差扩大,净息差是银行利润增长的关键引擎。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明显改善。随着投资者对银行账目的信心越来越强,今年以来银行股已上涨逾30%。
但在银行资产质量改善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不良资产被转移给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即所谓的坏账银行。
投资者应该关心坏账银行能否继续消化大规模坏账。监管数据显示,2011年第三季度以来,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加两倍,截至去年9月份达到人民币1.67万亿元(约合2,650亿美元)。中国最大的坏账管理公司之一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China Cinda Asset Management Co., 1359.HK)本周为25亿美元债券定价,该公司在募资说明书中将来自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增多称为一个机会。
不过坏账管理公司已经出现消化不良的迹象。随着中国信达与非金融机构相关的不良贷款资产增加,其应收款项余额比重已经超过80%。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不良资产的收购成本已经远远超过收益,表明这些资产的回报达不到这些坏账银行的期望值。
如果这些资产管理公司不能持续吸纳不良资产,那么由谁来接收中国的大规模坏账?中国政府希望通过金融市场来消化。中国银监会近日表示,希望在处理坏账方面更多使用市场化工具。周四中国另一家大型不良贷款管理机构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China Huarong Asset Management co., 2799.HK, 简称:中国华融)表示,已设立可以交易不良资产的交易所。
中国华融可能需要一些帮助,该公司收购了超过人民币1万亿元的不良资产,超过整体市场的一半。但交易和投资不良贷款的一个前提是,买家必须认为这些资产有残值或有好转的可能,他们不会对回收率不断下降、基本没有价值的资产感兴趣。当然,从表面上看,中国许多不良贷款都有担保,不过银监会已经对不存在的抵押品发出警告,也就是说,作为这些不良贷款抵押物的证券可能没有担保。
虽然投资者可能不愿意相信,但在银行市净率只有一倍的时候,摆脱银行坏账的渠道正在迅速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