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蛙跳”现象

村山 宏: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蛙跳”一词,除了本意外,蛙跳还被用来形容技术和经济跨越了阶段的发展过程,一步到位的现象。例如在新兴市场国家,在固定电话尚未普及的时候,直接跨越进了智能手机普及的阶段。多次实现“蛙跳型”发展的国家是中国。通过智能手机付款的移动支付得以普及,中国正在迅速向无现金社会靠近。现在甚至又开始构筑无需智能手机的支付机制。
 刷脸坐地铁
在地铁站,一位乘客对着购票机屏幕说“我要去东方明珠”。然后售票机自动推荐距离乘客目的地最近的车站。乘客只需对着购票机回答“好”即代表决定购票。在检票口购票机读取乘客的脸部信息,确认是本人的话则会开启闸机。此外售票机还能通过刷脸认证从乘客的电子现金中扣除车费。也就是说乘客可以刷脸乘坐地铁。

阿里巴巴集团在上海公开的地铁刷脸进站(AP)

这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阿里巴巴集团2017年12月公开的使用人工智能(AI)刷脸乘车实证实验。利用语音识别和脸部识别,实现了无现金乘车。现在可以使用阿里巴巴的手机支付服务“支付宝”支付车费,不过引入刷脸乘车的话,连手机都不用了。阿里巴巴与在上海运营地铁的上海申通地铁集团联手推进开发,力争将该技术推向实用化。
在中国,不带钱包只带手机出门的人越来越多。这是因为从便利店、餐饮店、出租车到路边摊,都能使用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据中国的调查企业艾瑞咨询统计,2016年中国的移动支付金额达38万亿元。美国调查公司Forrester Research统计显示,美国的移动支付规模为1120亿美元,中国的规模是美国的约50倍。
日本2004年就推出了“钱包手机”的服务,可以说是移动支付的先驱,但是并未达到像中国那样,连路边摊都能使用手机支付的普及程度。在日本的个人消费中,现金支付仍占5成。中国在2010年前后现金支付占6成,现在已下降至4成。日本既有技术又有基础设施,然而在移动支付、无现金社会方面,却被后来者中国迅速赶超。
为何会出现“蛙跳式”现象呢?虽然技术和产业都是分阶段发展,不过新的技术和产业普及后,这些技术本身也会阻碍下一代技术的发展。在日本,ATM机很早就普及,连便利店内都设置着ATM机,日本人只要带着银行卡,随时随地都能取出现金使用。正因为如此,向信用卡的过渡就相对缓慢。日本信用卡的利用率低于美国和韩国。
不拘泥于传统技术
美国和韩国的信用卡得以普及,与日本相比无现金社会的程度要高一些,但是信用卡却阻碍了移动支付的普及。中国的ATM机和信用卡的普及程度都不及发达国家,不存在阻碍移动支付这一新技术发展的现有技术。因此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最先接受移动支付。在日本拘泥于指纹认证等传统技术的时候,中国已开始向使用人工智能的刷脸认证这一新的阶段跃进。
不客气地说,越是缺乏传统技术和产业的积累,越容易实现“蛙跳”。中国网购规模的迅速扩大也能通过“蛙跳”来说明。在不久之前,中国几乎不存在高效的零售和流通业,消费者难以快速购买到所需商品。天猫和京东等电子商务企业出现后,构筑了物流和配送体制,推出了能够轻松低价购买商品的网购平台。

中国的街边摊也已普及了手机支付

在中国,有望实现下一次“蛙跳”的是纯电动汽车(EV)。从人口比来看,没有汽车的中国人依然很多,购入电动汽车的余力很大。在使用电动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方面,中国或许也将赶超日本。今后在中国可能继续接二连三地出现“蛙跳式发展”。不过,“蛙跳式发展”并不是只会在中国出现。任何一个新兴市场都可能出现。
紧跟中国步伐的是印度。莫迪政权2016年底废除大额纸币,为无现金社会布局。印度构筑起包括指纹识别和虹膜识别的生物识别身份系统“Aadhaar”,并创建了能够在网上进行本人确认的环境。同时还在稳步构筑使用Aadhaar、无需智能手机的结算系统。另一方面,印度还提出2030年底之前禁止销售汽车和柴油车,推进电动汽车普及的构想。就算是中国,一不留神就很可能被身后的国家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