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平:城市社会生态三个维度九个变量

未来城市建设应该关注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对现代化、高端化的追求不能走极端。11月15日,在第八届财新峰会“塑造未来城市”分论坛上,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表示,当前城市改造过程中,应该警惕对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尤其是生存环境的破坏,要关注它给穷人、弱者、底层所带来的影响。
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都在进行整治疏解。孙立平认为,如何进行整治疏解应该考虑三个相关背景:第一,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积累了一笔财富,如何运用这笔财富让城市变得更舒适?第二,在城市和社会中,贫富差距正在不断扩大,甚至社会结构呈现固化趋势。如何抑制贫富差距继续扩大?第三,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建立人类安居乐业的城市体系以形成一种化解社会矛盾的基础?
基于以上背景,城市到底是什么?孙立平认为,城市首先是人生存、居住的地方,人们在这里要安居乐业,要解决最基本生存的问题,包括衣食住行等。
孙立平提出建设城市社会生态的概念。在他的构想中,要把城市社会生态建立成一套指标体系,由三个维度构成,包括九个变量。
第一个维度是机会结构维度,包含就业、社会结构、人口流动。
第二个维度是社会秩序的维度,包括社会治理、安全、参与。
第三个维度是社会支持的维度,包括人类交往、互助、组织。他希望,这个指标体系可以成为人们心中衡量城市的标杆。
“从生态的角度来说,城市就像肥沃的土壤,人们在这里就如同种了一棵小的树苗或者是一朵花,能够在这个肥沃的土壤当中茁壮成长。也就是说,人们在这里比较容易找到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孙立平称。
同时,城市社会生态应当是一种多样的、互惠共生的系统,不应该通过粗暴的治理、整治消灭城市多样性。此外,社会生态还意味着要在城市中建设合理的社会结构。
“我们希望城市漂亮、整齐、越来越现代化,但是不能使得一种追求走向极端。”孙立平建议,要警惕城市改造过程中对社会生态系统的破坏,要关注穷人、弱者、底层人士的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