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朝鲜恐仍未克服ICBM载具重返技术

 朝鲜28日深夜再度试射洲际弹道飞弹,引发多国谴责。美国专家31日指出,朝鲜可能在2018年之前,取得具备核武能力、能打击美国的洲际弹道飞弹,但平壤当局得优先克服载具重返大气层的重要技术障碍。(中央社制表)

(中央社华盛顿31日综合外电报导)美国的专家今天指出,朝鲜应能在明年之前,取得具备核武能力、能打击美国的洲际弹道飞弹,但平壤当局得优先克服载具重返大气层的重要技术障碍。

法新社报导,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在7月发动两次洲际弹道飞弹(ICBM)试射,朝鲜飞弹发展计画的步骤与进展,已令国际社会不安。
被金正恩形容为送给「美国混蛋」礼物的首次试射,显示火箭有打到阿拉斯加的潜在射程;多名专家则表示,上周的第2次试射飞行更长,射程可能远达美国西岸。
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及「北纬38」等智库分析人员艾里曼(Michael Elleman)表示,迹象显示朝鲜的第2次试射,搭载弹头自太空返回地球大气层的「重返载具」(re-entry vehicle)最后并未成功。
他说:「很可能碎裂成碎片。在彻底破碎之前,先是外层部分剥落,然后最终整个崩碎。」艾里曼的评估,是根据在日本北海道所摄得的图象,显示夜空一件物体在约4到10公里的高度解体。
飞弹在重返阶段若没有适当保护,弹头可能烧毁。
不过艾里曼表示,平壤学得很快,依其试射进度,明年确有可能开始部署洲际弹道飞弹。
路透社也报导,据朝鲜最近一次飞弹试射的图象显示,飞弹在落入目标区前解体,表明平壤可能还没掌握核弹实战所需的重返技术。
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专家艾里曼(Michael Elleman)援引日本NHK电视台所播、北海道的气象摄影所拍得的影片进行分析。艾里曼告诉媒体,28日试射时重返载具明显失败,可能意味朝鲜在实战部署前,需要再发动更多次的洲际弹道飞弹试射。
「北纬38度」另一专家希林(John Schilling)表示,上周的试射较7月4日首度试射时表现更好,可能是因飞弹用了较轻的酬载量以增进射程。艾里曼表示,酬载量大小对射程至关重要,而较轻的酬载量可能意味重返载具脆弱,无力承受重返大气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