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中国消费真的下降了吗?

中国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为9.5%,不仅低于市场预期,更是低于去年12月的10.9%。零售业增速11年来首次跌破10%,这一不理想的数字却与春节消费火爆,豪车白酒销量上升,2月进口暴涨等有所不符。

有三大原因,可以看出,今年年初中国消费还是很强劲。

1.汽车销量下跌的一次性因素

零售数据中,汽车销量同比回落1%,比去年年底下降了15.4个百分点,对整体社会消费品零售业形成了负面冲击。统计局发布的1-2月国民经济运行分析中明确指出,“扣除汽车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与上年同期持平”,即扣除汽车影响,零售业同比增速可提高到10.2%,汽车增速回落拉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7个百分点。

而汽车销量的回落其实有一次性因素。从2015年10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对购买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施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的优惠政策,税率从10%降到5%刺激汽车销量在2016年强劲增长。而2016年12月宣布,自2017年1月1日开始,小排量车购置税从5%提升到7.5%。消费者为赶上优惠政策的末班车选择提前购车,透支消费了今年年初的购车需求,因此去年底汽车消费强劲,同时翘尾效应导致今年年初汽车累计销售出现多年来首次负增长。

 

但另一个方面,汽车生产商和经销商都很乐观,他们自发补库存很积极。1-2月的汽车生产数据其实很强劲,汽车整体生产量同比增加11.1%,尤其是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产量保持同比24.9%的强劲增长。而工信部发布的汽车整体销售(包括批发和零售)数据显示,1-2月汽车销量同比增长8.8%,乘用车同比增长18.3%。以目前的经济复苏态势看,料今后汽车零售会有所反弹,预计今年全年汽车零售可以保持5-10%的增长。

2.春节境外游增加,对国内消费或有替代效应;

春节境外游增加,带动海外消费提升,对国内消费或有替代效应。事实上,春节假期已逐渐成为国人出境游“黄金周”,根据“全国旅游团队服务管理系统”显示,春节期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总量约615万人,同比增幅近7%。

而大量的境外旅游催生了境外消费新旺季,境外商场也纷纷推出针对中国游客的消费打折活动。携程网推测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我国出境游客前往174个目的地,在境外平均度过9天,总消费额逾140亿美元,仅春节假期的海外消费就占全部消费的2%左右。

3.年底促销打折活动频繁,带动消费需求提前。
去年年底促销打折活动频繁,双十一、双十二等网络促销也日益火爆,带动消费需求提前。根据阿里巴巴公布数据, 2016年11月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总交易额超1207亿。年底还有12月12日的淘宝“双十二”活动,美国11月25日的 黑色星期五”和11月28日的“Cyber Monday”,英国12月26日的“Boxing day”。随着海淘的兴起,海外的大规模打折促销活动也提前集中消化了中国部分的消费力。

此外,除了以上三个方面,中国消费的坚挺也可以从其它三方面得到验证:

1.以美元计价的2月份中国进口同比增速大增至38.1%,比1月份提升21.4个百分点,5年来最强劲进口数据反映了中国内需的强劲复苏。
2.高端白酒的大卖,2016年,茅台酒实现额同比增长40.6%。过了春节之后,本应进入销售淡季的白酒市场却不平淡,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强劲销量直接作用于股价,贵州茅台的股价在3月7日创下历史新高。

3.旅游、电影等娱乐休闲体验式消费旺盛。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监测,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实现旅游总收入4233亿元,同比增长15.9%;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消息,今年春节期间全国电影票房同比增长10.7%,观众总人次超过9000万人次。

 

 

综上所述,消费未必如数据反映的那样差,上述短期因素无需过多担忧。笔者认为,在收入稳步上升,房价上升带来的财富效应,政策对消费扶持力度加大等作用下,2017年消费可作为经济引擎之一实现10%以上的增长。


沈建光 简历:

经济学博士,现任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 首席经济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及亚洲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曾就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博士后,拥有赫尔辛基大学经济学博士和硕士学位,本科曾就读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

 

此前为欧洲央行资深经济学家,负责亚太经济预测和分析,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芬兰央行经济学家,及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资深经济学家,国际经合组织顾问和中国人民银行访问学者。是经合组织02年专著“中国和世界经济-入世的挑战及应对”作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