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钊教授谈“反西方思潮”话语中的留美热

奥巴马执政期间,中国学生来美留学的势头发展迅猛。随着中国留美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涉及这一群体的许多问题开始出现。许多美国人认为,“爱国主义”旗帜下的民族主义和反西方情绪,弥漫在中国的官方话语和社交平台之中;美国政界和教育界也批评中国政府涉嫌利用孔子学院等“大外宣”手段,进行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如何解读“反西方思潮”语境下的留美热?中国学生的留美热对美国校园文化带来何种冲击和影响?中国政府的外宣战略和孔子学院等举措是否涉嫌文化渗透?随着川普时代的到来,美中两国的政治变化对留学和美中关系的影响如何?美国东部时间1月11日美国之音VOA卫视《美国观察》邀请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教授马钊博士就这些问题分享他的看法:

中国的“反西方思潮”有三个主要来源

马钊博士表示,中国社交媒体和官方宣传中出现的反西方思潮有三个来源:一是中国有民族主义的传统,这个从五四运动之后,一直存在于中国的精英知识话语体系之中;二是上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以来,中国不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百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侵略行为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这也造成一定的敌对观念;三是中国在过去的10年里,国家的实力有一个明显提升,这会产生民族自豪感。这三方面融合在一起,就形成现在的反西方思潮。但这并不代表全中国所有人的观念,中国目前的意识形态和思想领域之内存在很大的分裂,反西方思潮是其中的一部分。另外一个部分是中国在1980年代以来,一直是以开放反思的姿态融入世界的,中国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功,也源于这种开放和反思的态度。中国目前存在一种似乎很矛盾的意识形态的对抗和对立,也是很正常的。

中国大外宣进行的文化渗透要区别看待

马钊认为,中国进行的文化渗透,可以分成文化和渗透两部分来解释:中国的外宣,包括孔子学院,其中有的项目,比如中文教学、中国文学、哲学等,这些本身不太有政治敏感性,总体上讲也提供了一个对外文化交流的渠道;另外一方面,有些题目是很敏感的,包括中国历史,其中包括中国近代史,还有中国政治、外交和当下的一些中国社会问题。这些问题虽然敏感,但是在强调多元化的美国校园里,也只是一种声音,欢迎讨论,欢迎争论,这本身也不是太严重的事情。美国方面批评的主要原因是这些项目的背后有中国政府的参与,而美国的文化和教育界和政府的关系是比较疏离的,美国的私立大学很多是不接受政府的经费的。而在中国,几乎天下所有的机构、所有的资源都是政府掌控的。因此当孔子学院带着政府的背景,进入美国的文化教育之中,很自然会引起人们对它文化渗透,或者政治宣传的顾忌,存在这个现象是很正常的,但是经过媒体的放大,就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负面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