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圈的“独角兽”企业能走多远

中华圈的“独角兽”企业数量已超过美国——中国民间智囊组织胡润研究院11月2日发布了这样的报告。“独角兽”指的是企业估值在10亿美元以上的未上市企业,据称中华圈的“独角兽”企业数量截至9月底已达到181家(包括台湾和香港各1家)。据称美国为130家左右,可见中国大幅超过美国。可以说,中国正迎来空前的新兴企业热潮,但另一方面,也有声音指出这一热潮背后的隐忧。
胡润研究院截至2017年11月底的统计显示,中华圈的“独角兽”企业数量为120家,可见在不到1年时间里增加了约60家。企业估值排在第1位的是以支付宝闻名的电子结算巨头蚂蚁金服,估值为1万亿元。第2位是新闻APP“今日头条”,估值为5000亿元。今日头条的实际运营公司为北京字节跳动科技,该公司还因运营在日本也出现流行的短视频APP“TikTok(抖音国际版)”而广为人知。
隐忧
“独角兽”企业的估值根据估算方法会有所不同,因此仍很难说中国是否已超过美国,但的确可以感受到中国“独角兽”企业的强劲势头。今年,智能手机厂商小米科技等新兴企业相继上市,海外资金也瞄准属于上市预备队的“独角兽”。美国《华尔街日报(WSJ)》的分析显示,2018年(截至9月30日)对于中国初创企业投资的约45%来自美国等国外。
另一方面,《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中国“独角兽”企业正在推迟首次公开募股(IPO),或下调融资目标额,指出了热潮下的隐忧。的确,以美国利率上升为转折点,资金正在从新兴市场国家回归美国,今后流向中国的资金减少或难以避免。有很多中国新兴企业上市的深圳的股价也在下跌。另外,“独角兽”企业的商业模式本身的失败也开始凸显。
例如共享单车。以低费用租借、可在任何地点随用随还的便利性推动了普及,但由于扩张过于迅速,自行车的回收难以跟上脚步。胡乱停放的自行车遍布街头的情景开始引发关注。在这样的情况下,小蓝单车陷入破产,摩拜单车(mobike)的创始人出售了业务。以ofo品牌闻名、一度进入日本和歌山市等地市场的北京拜克洛克科技则已撤出日本。华尔街日报》日语网络版11月16日报道了“中国‘卡车版优步’迈向盈利的艰险道路”。涉足运输卡车的网约车服务的满帮集团处于收入来源极少的状态。《华尔街日报》的另外一篇报道称,向网约车服务运营商滴滴出行出资的投资基金下调了该公司股票的估值。热潮褪去,中国的“独角兽”是否会在成长为“巨兽”之前倒下?
“宏观悲观、微观乐观”
我认为,围绕中国“独角兽”企业的金钱游戏将迎来终结,但新兴企业将继续增长。初创企业增长,不仅限于宏观经济环境良好之时。美国谷歌诞生不久,便遭遇IT泡沫破裂,美国Facebook也是在雷曼危机前后的美国经济低迷之中实现增长。中国即使难以避免经济环境恶化,但生存下来的真正的“独角兽”也许会维持增长。
从前认识的一位中国经济学家在1990年代曾说过这样的话,称“中国经济宏观乐观、微观悲观”。当时,中国国有企业陷入亏损,但该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增长持乐观态度。他当时提出意见认为,中国是年轻的经济体,无论个别企业出现多少问题,整体上仍有增长潜力。自那以后20多年,状况为之一变。在目前的中国,金融系统抱有不安,宏观环境也并不理想,但新兴企业群开始登场。
中国经济反而有可能在一段时间里面临“宏观悲观、微观乐观”的状况。虽然不断会有“独角兽”死去,但也可能有更多“独角兽”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