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难以琢磨?

特朗普的主张就像高山上的天气那样难以琢磨——比日本更加强烈的抱有这样的想法、并为此感到困惑的或许是中国。美国财政部部长姆努钦呼吁中国重启贸易磋商,中国副总理刘鹤一度有意访美。在这样的情况下,特朗普宣布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产品启动第3轮加征关税措施。

这已不是第一次。5月3~4日,姆努钦和商务部部长罗斯等美国部长级官员的访华团与刘鹤见面,探讨了打开局面的妥协点。随后,于5月17~18日访美的刘鹤承诺,扩大从美国采购农产品和能源。为敲定详细内容,罗斯曾做好了访华的准备。姆努钦当时也充满自信地表示“就搁置惩罚性关税达成协议”。

但是,到了6月,剧情突变。特朗普政权敲定了针对中国的500亿美元规模的征税产品清单,7月6日对其中340亿美元启动加征关税措施。
“以战止战”,由于5月达成的协议被撕毁,中方下定了这样的决心。
美国的路线转变存在幕后推手。那就是强调中国威胁的总统助理(负责贸易)——纳瓦罗。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也与其保持着一致意见。
“尤为重要的是,中国对技术转让的强制、网络盗窃、以及有关保护创新的各项问题”、“已将保护美国技术的所有法律手段的利用纳入视野”。
从莱特希泽的这番表态可以明显看出,其认为并非单纯的贸易逆差问题,还有中国侵犯尖端技术,显示出不允许中国挑战美国的姿态。就这样,姆努钦的妥协路线被葬送。
美国对华强硬派力量加强的背景是,认为“中国和平崛起不会对美国构成威胁”这一乐观论调在美国国内正迅速退潮。
自打特朗普寻求在2020年总统选举中连任,认为跟随潮流是上策的嗅觉也开始发挥作用。特朗普的女婿、高级顾问库什纳由于在房地产业务上与中国关系过深,所以正在失去影响力,这一点也不容忽视。
即便如此,凭特朗普的脾气,哪怕是重要的贸易谈判也可能遭遇被“掀桌子”的状况。他即使将工作拜托给部长官员,也会因听到其他人口中更令其满意的意见而轻易改变想法,也根本不把取消前言当回事,连部长官员们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更何况是被摆布的谈判对手,精神上的疲惫将非同寻常。除了容易变卦外,特朗普令身边的人感到惊讶的是其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取得的成果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钢铁领域具有很强影响力的罗斯部长掌握主导权的措施渐渐模糊。也未能引起选民的共鸣,罗斯在特朗普政权内的存在感出现下滑。即便如此,惊慌失措的对象国纷纷投怀送抱,请求关税豁免,这令特朗普大获满足。
以韩国为例,虽然为暂时被排除在制裁对象之外而高兴,但却马上付出了巨大代价。韩国被迫同意将对美国的钢铁出口量控制在2015~2017年平均出口量的70%。这一数量限制还适用于巴西和阿根廷。
势头正劲的特朗普还通过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的重新谈判压制住墨西哥。虽然8月27日就汽车问题达成协议,不过美方让墨西哥承诺占汽车附加值40~45%的零部件必须由最低时薪16美元以上的工人生产。也就是说要在美国生产。此外,如果乘用车的对美年出口量超过240万辆则将征收25%的关税,这一数量限制也成为讨论对象。
特朗普威胁将对进口汽车加征制裁关税。因为即便是钢铁和铝产品都能发挥效果,汽车就更将成为迫使对手让步的强有力武器。另外,特朗普要赢得中期选举,离不开密歇根、伊利诺伊和印第安纳等州汽车工人的支持。特朗普很在意这些选票。
关于汽车进口问题,日本方面希望由经济财政与再生相茂木敏充和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通过8月启动的的部长级贸易磋商(FFR)来协商解决。但实际上最终拍板的仍是特朗普。即便是在特朗普政权得到重用的莱特希泽也表示“相关案件请直接询问总统(特朗普)”,所以日本不能对这一贸易磋商寄予太多期待。
特朗普在一系列的贸易谈判中,用数量限制迫使对手做出让步,也尝到了甜头。贸易相关人士认为,即便暂且熬过了此次首脑会谈,特朗普也将在2020年的总统选举之前,继续将汽车作为武器使用。
《恐惧:特朗普在白宫》(Fear: Trump in the White House)——阅读鲍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描写白宫内幕的这本新书就像是在体验游乐场的鬼屋。以高高在上的眼光对特朗普进行批评很容易,但对于日本来说,不与特朗普交往的选项不可能存在。即便是对于懂得如何与特朗普保持恰当距离的安倍来说,贸易问题也是棘手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