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自10月起减轻个人所得税

减税规模达到全年3200亿元。此举意在提高工薪族等中间阶层的消费。针对企业,将提高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在着眼于中美贸易战的经济刺激对策中,相较于可能导致地方债务问题恶化的基础设施投资,中国将重心放在减税上。
此次减税的核心是,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目前的3500元提高至5000元。以年收入约12万元的北京平均水平的工薪族为例,每年个税负担将减轻3000元左右。

中国的个人消费一直支撑着经济稳定增长,但进入2018年后,消费减速倾向日渐鲜明。5月零售业销售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仅为8.5%,处于15年来的最低水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9月的夏季达沃斯会议上发表演讲称,“中国仍然要在大结构当中继续推动最终消费成为拉动经济的主动力,所以要促进居民多渠道增收、持续增强消费能力。中国即将实施新的个人所得税法,在这个基础上,还将首次推出个人在教育、医疗、普通住房、养老等方面的扣除,一定要在不长的时间内让居民有切身的感受,感受到他们的负担降低了,收入增加了”,阐释了降低个税的目的。
消费减速的原因之一是中间阶层收入增长乏力。据家庭收支调查显示,将中国全部家庭按可支配收入分为5档,2017年最高阶层的收入增长9%,增速最高,而中间阶层仅为7%。因此,中国决定通过减税增加低中等收入阶层的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
从城市的工薪家庭来看,住房贷款、子女教育费用和医疗费等挤压家庭收支,缺少用于消费的资金。因此,此次中国引进子女教育、大病医疗和住房贷款利息等从征税所得中扣除的机制。
对于企业,扩大从征税所得中扣除2018年初~2020年底之间研发费用的制度。意在推动企业的技术革新。
此次的税制改革需要修改法律,全面实施要等到2019年1月。不过,惠及很多人的个税起征点提高将自10月起先行实施。这是因为美国7~9月对总计250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征收了额外关税,预计10月以后会出现出口减少等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李克强强调称,“中国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中国对类似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的公共投资大幅扩大显示出慎重姿态。这是因为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会进一步加重。
在难以指望出口和投资的情况下,除了通过降低个税等来刺激个人消费之外,目前没有其他有力的经济刺激举措。中国政府9月26日宣布,11月实施今年第2次大规模关税下调。中国决定2018年累计将消费者和企业的关税负担减少600亿元。
不过,中国由于税收结构不够合理,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整体的比率仅为8%左右。发达国家达到2~3成,中国处于极低的水平。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表示,减税存在导致所得税占税收的比率进一步下降的副作用。
社保负担加重
在降低个税的同时,中国将加强征收企业和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此举是着眼于老龄化加剧导致的社会保障支出扩大,希望减少征收漏洞、减轻未来的财政负担。不过,有估算认为,企业和个人的负担将最多增加2万亿元,出现了认为可能拉低经济的担忧。
2019年1月起,中国将改为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税金和社会保险费的体制。中国认为,由于能利用税务信息掌握准确的收入,中小企业等的征收漏洞将减少。
中国的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由于老龄化,以养老保险和医疗为中心,财政补贴亏空的规模增加。2016年财政补贴额达到1.1万亿元,在5年时间里激增至2倍,加强征收成为刻不容缓的课题。
中国部分地方政府已开始由税务部门征收社会保险费。中国媒体报道称,在2017年统一征收体制的河南省,尽管降低了保险费率,但保险费收入仍增加14%。除了工资增长之外,加强征收将收入增长推高6个百分点。
不过,中小企业等担忧保险费负担激增。据国泰君安证券的估算,2017年实际保险费收入比本来应征收到的金额少了约2万亿元。从国际上来看,中国社会保险费企业负担重的现象也很突出。中国国务院表示“确保总体上不增加企业负担”,正积极打消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