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友事件”安倍独大的政治体制是否会被动摇?

东京的丰洲,大阪的森友。现在日本社会最关心的就是这两件事。二者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对安倍政府造成了负面影响。安倍独大的政治体制是否会被动摇?发生“森友政变”的可能性有大多?

各大媒体的内阁支持率全部降低

笔者汇总了日本各家媒体3月实施的内阁支持率调查结果。虽然降幅有所不同,但所有媒体的调查都显示安倍政权支持率全部下降。《读卖新闻》的调查甚至下降了10个百分点。

内阁支持率既是政权运营的引擎,也是制动器。在2007年7月的日经调查中,安倍第一次内阁时期的支持率降至27%,到了9月就被迫下台。

再往前追溯,1989年4月竹下登的内阁支持率在共同社的调查中降至3%。由于与当时导入的消费税税率相同,被讽刺是“消费税的诅咒”。

不过,仔细回顾日本战后史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律,那就是“政变”一般容易发生在参议院选举前夕。支持率一降低,执政党议员就会担心在下届选举中自己的政党会落选。然后就开始更换党首。

所有的国会议员都会担心,但在选举时间不确定的众议院,这种状况就比较少见。参议院选举的日期是固定的,每3年一次在夏季举行,党内容易出现“换掉党首”的想法。

上述的竹下登首相辞职是在参议院选举的1个月前。2001年的森喜朗是在3个月前。

现在的安倍政府即使支持率持续走低,但参议院选举在2016年7月已经结束。众议院距离2018年12月任期届满也还剩1年零9个月,目前并未发展到人心惶惶的局面。

另外,2018年9月还有自民党总裁选举。即使不把任期内的安倍强行拉下台,也可能出现安倍不再参加第3届总裁选的可能。

在任期内被迫辞职的话会留下怨恨。副首相麻生太郎之所以讨厌石破茂,是因为麻生担任首相时石破是倒阁的领头人。瞄准后安倍时代的每个人都应该会记得这段过去。

如果遵循这个规律的话,日本政坛现在还不到“政变”时期。

派系转弱不会出现内讧

3月23日,日本国会对森友学园理事长笼池泰典进行了证人问询。应该会有观点认为笼池可能发表爆炸性言论,增强在野党的势头。这也可以通过过去的事例来思考一下。

笔者用图表列出了自民党1955年诞生之后发生的主要贪污案。其中,致使时任首相被迫辞职的是1988年的利库路特贿赂案(Recruit),竹下登于次年辞职。

在野党官员经常“要求解散众议院”,但目前暂时不会出现这种局面。首相拥有解散权,不会在支持率低下的时候使用这把“宝刀”。麻生在2009年7月解散了众议院,当时的支持率为20%,但其实是任期正常结束后的选举。

日本政坛大部分“政变”都是自民党内部权力斗争的结果。即使内阁支持率下降会成为导火索,但主要原因仍是非主流派系为了逆转形势而企图发动的党内“政变”。
安倍晋三的祖父岸信介首相于1960年7月辞职。当时的在野党发起倒阁攻势,虽然岸信介在1956年1月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败北,但2个月后石桥湛山首相因病辞职,岸信介因此在一片慌乱中登上了首相之位。本来执政党内就有一半人反对岸信介。

在小选区制度下日趋弱化的派系已经不具备抗争的力量。在自民党内部,就森友问题公开发声的人只有极少数。

麻生太郎将成替补队长?

尽管如此,为什么在自民党内部可能引发“政变”的声音还会扩散呢?其原因是参议院议员鸿池祥肇指证森友学园的笼池试图贿赂他。而且在不久前,共产党的小池晃参议院议员曝出了鸿池事务所的会面纪录。

鸿池与同样担任过日本青年会议所会长的麻生关系亲近。安倍经济学并非完全失败,如果因为安倍个人的丑闻而辞职,下一届内阁将继承安倍政权的政策。这样的话,麻生很可能作为“替补队长”再次出任首相。

鸿池并未展现出倒阁姿态,一切只是猜测。也有传言称,为了消灭“政变”的萌芽,这是引出不赞成安倍独大势力的一种手段。

政局经常会因为只言片语而波动,这正是政治的困难之处同时也是有趣之处。